问生活
食谱大全环球美食做法大全手机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百科 >播音艺考,到底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局已定!

播音艺考,到底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局已定!

时间:2023-09-26  来源:[www.121ask.com] 作者:hz
关键词:艺考

播音艺考,到底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局已定!介绍

 自2021年起,教育部开始针对艺考招生的新形势做出指导,促进艺考改革。

 近年来,由于某些客观因素,多数校考院校的播音类招生考试,逐渐采用了纯线上的考试形式,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相信各位艺播音考生们,在经历三年的线上考试后,都盼望着新一年的艺考考试,可以重新回归以往常态的线下形式。

 ---------ifire.art---------

 /2021艺考改革开始/

 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校考为例,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每年约1万人报名,而实际招收人数是100人。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指导意见》表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现场校考考试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600-800人,那么将近1万人如何筛到最后这不到1000人?答案还是线上考试。因此,线上考试必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

 /《指导意见》针对校考人数做出说明/

 诚然,线上考试是有利有弊的。线下考试时,考生是生动立体的、灵动活泼的。从迈进考场的第一步起,考官可以借极为丰富的副语言,观察考生,给予多方位的考量,并在考试中,不断更新对于考生的表达印象。可是在线上考试中,镜头替代了真人考官,考生必须通过自己在镜头前的交互,完成对播音水平和自我最佳形象的展示。并且,这个过程还要受到灯光、音响、角度等等隐性技术条件的影响。在线上考试中,除考生的专业水平以外,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甚至会影响到最终评分的决定性因素。

 虽然线下考试才是真正能够考验学生专业实力的考试,但也免不了出现部分同学面对面试考官过分紧张,导致发挥失常的情况。因此,线上考试的形式给了那些容易紧张或者专业平平的同学很多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因为线下考试只有一次机会,而线上考试则允许反复录制后交出最满意的一版。

 因此,让手机镜头成为播音学员们的学习伙伴,在日常练习中使用手机记录,逐渐习惯并不断优化自我表达十分重要。薪火播音在教学中除播音专业的课程和指导之外,从早期就开始着力培养小火苗们的拍摄、剪辑等综合能力,并在考试时提供多种背景的拍摄场地、专业级摄影棚,为小火苗们线上出彩全力以赴。

 线上与线下考试有诸多不同,如果你的学习阶段没有区分开,那么后续在考试中就会发现,或许专业平平但表达出彩的播音学员,意外的都冲到了三试;或许本是专业优秀却因不习惯镜头表达的学员,未获得任何高校的青睐。

 作为播音考生,应该紧跟考试变革,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基于线上+线下结合考试的情况下去学习、练习专业。在学习专业时,多使用手机记录、拍摄,习惯于在镜头前表达自我。

 那新时代新形式下,播音艺考生们该如何调整自身来适应呢?

 ---------ifire.art---------

 | 你是否还在苦练“播音腔”?看看播音改革怎么说

 播音腔,一种独属于职业播音人的声音状态;音线稳健富有磁性,吐词清晰咬字标准,它是大众对播音员专业与否的判断依据,也是一个播音员发挥能力时需要端着的“声音架子”。播音腔如此举足轻重,甚至成为许多播音生的“执念”:通过艺考学习,他们竭尽全力追求这样一种声音状态,并以接近这种状态为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时代出现的这样一种现象:以往那些“拿腔拿调”的播音风格不再为人喜爱,人们更青睐那些“没有架子”、“好好说话”的主播或视频创作者。简而言之,优秀的表达能力、强烈的亲和力、真诚的交流感,正在成为播音人越来越重要的素质。

 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新媒体到底对播音专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面对这些变化,一味追求播音腔的艺考学习方式会对我们造成哪些不良后果?作为一名播音生,又该如何调整自己,顺应当下的时代潮流,以便在播音艺考中抢夺先机?别急,薪火播音为你一一解答!

 ---------ifire.art---------

 曾经,与播音艺术关系密切的是广播与电视这两种传统媒体。传统媒体虽然能把播音员的声音与形象带到观众面前,但并不能因此缩短观众与播音员之间的时空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不会要求播音艺术具有直接的交流感与强烈的亲和力。相反,对信息客观、清楚、准确的表达,才是播音专业的核心,而对“播音腔”的推崇也产生于这样的时代情境。

 然而,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大大缩短了播音员与受众的时空距离。播音员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与受众进行直接互动,而受众也十分希望参与这样的互动,并给予及时的反馈,而不再满足于被动接收信息。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用固定腔调、千篇一律的形式,单纯地读稿、念稿,盲目地机械模仿的“播音腔”已然成为一种贬义词。人们越来越喜欢那些真实、自然、有个性的表达形式,而有故事、有情感、有态度的声音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喜爱与推崇。

 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专业不仅要求有良好的声音条件和技巧,更要求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具有与听众沟通互动的能力。

 ---------ifire.art---------

 一、过分追求声音好、有磁性,而忽略了表达内容和方式。

 很多播音生在学习阶段通过模仿老师或老播音员,形成了一种刻板、僵硬、夸张的“播音腔”。播音语言是流动的,变化是它的灵魂。播音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播音语言产生错误理解,因而固定强调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播音模式,不仅在学习中限制了个人风格的发挥,更会在考场上给考官带来“疲惫感"。

 二、过分依赖教材和稿件,从而缺乏了自我创作能力和个人特点。

 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教材或老师给的经典稿件,而没有积极主动剖析稿件内容,就会忽略了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在表达时缺乏思辨能力,自然无法表达出个人情感和风格。

 三、过分拘泥于传统媒体的形式和规范,而不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新环境和对于播音员的新需求。

 同样的,许多老师在教学时也只关注传统媒体的播音技巧和标准,依照以往的职业习惯进行教学活动。但现今艺考对考生的要求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只有紧跟时代特征,以创作者思维方式面对播音学习,才能把握新媒体时代艺考方向。

 想要快速判断目前播音备考是否存在误区?同学们可添加薪火官方微信ifire2016.预约播音免费测评,快速判断播音状态,及时调整。

 ---------ifire.art---------

 在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为播音专业带来的变化,以及播音腔对我们播音学习的阻碍之后,我们仍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也要具备积极的态度,主动告别“播音腔”,重新“好好说话”。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放下声音执念,分析理解作品,培养创作思维

 声音是播音专业的基础,在薪火,练声是每位播音小火苗每天必须经历的日常练习。然而,声音本身并不是练声的终极目的,利用声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给人留下自然、真实、亲切的印象,才是练声真正的意义。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首先熟悉、理解自己的练习稿件,分析其主题、体裁、层次、情节、人物、结构、特色,甚至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当我们细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了作品后,我们才能懂得在播读作品时如何去处理每一句话甚至每一字。

 所以,播音艺考生想要提高表达能力,就必须对稿件进行深入思考和钻研。这意味着播音生不能成为稿件复读机,他必须具备创作者的思维,对稿件和作品,乃至对专业、人生和世界具有自己的独到的理解。正是这种思维才能支撑播音考生通过所谓的“大院”考试。

 2.淡化教材条框,主动输出观点,寻找个性表达

 播音教材只是一种专业指导资料,它往往提供原则,但并不施加限制。在稿件的选择上,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教材,而应该主动发掘自己的个人风格和特色。

 在薪火,我们鼓励每一位小火苗大胆输出个人观点和情感,主动尝试写作相关文章,拍摄相关视频。我们同样鼓励大家以自己的风格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采用自己创作的作品作为播音稿件。

 3.主动尝试新媒体的播音方法和技巧

 既然置身于新媒体时代,我们就必须顺应当下潮流,主动突破传统媒体的播音技巧和标准,了解和接触新媒体的播音方法与特色。我们必须灵活运用新媒体的播音资源和工具,而不是只依赖于传统媒体的播音设备和条件。

 在这一方面,薪火的“新闻外采短片制作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在这门课中,小火苗不仅需要深入大街小巷,与各行各业的被采访者直接接触,也要主动承担起拍摄和剪辑任务,理解新媒体的创作逻辑与制作流程。唯有通过新媒体的镜头反观播音专业,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样的播音状态真正具备当下性,才能真正感受到新媒体时代的艺考喜欢怎样的播音生。

 ---------ifire.art---------

 在这里找到我们

 薪火艺考官网:

 https://xinhuoyikao.com

 薪火艺考线上咨询:

 https://faq.xinhuoyikao.com/

 小红书:@薪火艺考

 抖音:@薪火艺考

 微博:@薪火艺考

 薪火微信公众号:xinhuojiaoyu

 薪火咨询微信

 本部校区: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商务园

 探月集训基地:北京市朝阳区南皋路129号塑三文化创意园

 如果你现在还拿不准自己的专业水平,可以添加薪火官方微信:IFIRE2016.或扫描文末二维码,进行线上或线下的免费测评,帮你快速找准个人定位。

 看到这里的播音生们,快快拿起手机练起来吧!下一期,小煸将持续更新考试相关以及线上考试拍摄小tips,欢迎持续关注薪火艺考~

 ---------ifire.art---------



    相关艺考的问答:
    相关艺考的文章: